一、误拉记者入群:机密作战计划的 “直播现场”
2025 年 3 月 11 日,《大西洋月刊》主编戈德堡在 Signal 收到疑似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华尔兹的加群请求。三天后,他被拉入 “胡塞 PC 小组” 群聊,目睹副总统万斯、国防部长赫格塞思等 18 名高官讨论也门空袭计划。3 月 15 日,“赫格塞思” 在群内精确倒计时:F-18 战机起飞时间、无人机攻击节点、战斧导弹发射序列 —— 甚至标注了 “天气状况有利” 的实时判断。两小时后,也门空袭按计划爆发,戈德堡全城 “围观” 了这场军事行动的 “现场直播”。
二、泄密风暴:白宫 “嘴硬” 与铁证公开的博弈
事件曝光后,白宫坚称 “未泄露机密”,特朗普称戈德堡 “撒谎”,赫格塞思否认发送作战计划。但 3 月 26 日,戈德堡公布完整群聊记录,包括:12:15 战机起飞、13:45 首轮空袭、14:15 无人机击中目标等精确到分钟的行动时间表。面对铁证,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华尔兹被迫 “背锅”,称 “误操作拉错群”,但五角大楼早于 3 月 18 日警告禁用 Signal 处理敏感信息,暴露制度性漏洞。
三、国防部长的 “双标” 与美式治理乱象
涉事核心人物赫格塞思的履历引发嘲讽:这位前福克斯主持人、“非传统防长” 曾抨击希拉里邮件门,如今却在群聊中公开军事机密。更荒诞的是,群内讨论涉及中情局官员姓名(后被要求隐瞒),国防部长甚至提议将国防部更名 “战争部”。民主党议员痛斥:“业余行为将导致人员丧生”,参议院启动两党调查,盟友质疑:“如此儿戏的安全管理,如何共享情报?”
四、霸权裂痕:从技术失误到体系性危机
事件暴露美国治理深层病灶:高层用商业软件处理机密(Signal 被指易受攻击),决策依赖 “推特治国” 式随性,党争导致专业判断失灵。清华大学专家指出:“泄密不仅是操作失误,更是国家安全体系空心化的缩影 —— 政治任命凌驾专业背景,安全制度沦为摆设。”《大西洋月刊》评论:“当白宫用表情包(拳头、国旗、火焰)庆祝军事行动,战争已变成社交媒体上的‘政治秀’。”
五、盟友寒心:“五眼联盟” 的信任危机
事件引发国际震动:加拿大总理卡尼称 “严重问题”,英国强调 “情报共享需严格规则”,德国外交部暗讽 “美式安全管理”。更微妙的是,泄密细节(如攻击时间精确到分钟)让胡塞武装等对手获得关键窗口期,美军飞行员面临更高风险。正如前情报官员所言:“这不是第一次泄密,但如此公开的‘作战直播’,正在摧毁盟友对美国的最后信任。”
结语:帝国失序的隐喻
从 “邮件门” 到 “群聊门”,美国的安全丑闻从未停歇。此次事件中,作战计划的精确曝光、政府的拙劣应对、防长的 “双标” 表演,共同构成霸权衰落的隐喻 —— 当决策者在社交媒体上 “玩战争游戏”,当保密制度败给 “拉错群” 的草率,所谓 “美国领导力” 已沦为国际笑柄。正如《环球时报》评论:“一个连聊天群都管不好的政府,如何管理全球秩序?” 这场泄密闹剧,终将成为帝国治理失序的又一注脚。
下一篇:没有了